欢迎访问信用(福建泉州)官方网站!今天是: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5月份失信风险警示报告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9-07-01

 

  

  内容概述

  本月通过大数据舆情系统共归集有关媒体传播量较高的失信案例334件,主要涉及套路贷、不合格产品、电信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广告/虚假营销、食品安全、法院判决不执行、传销、非法集资/集资诈骗、虚假数据等行为。

  报告结合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归纳了常见的8种套路贷“套路”和5种特征及识别方法,建议公众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资金,贷款时仔细阅读合同,注意保留证据,警惕“无抵押贷款”等诱导性用语,充分认识高利率贷款风险,避免被“套路”。

  不合格产品的产品类别主要集中在装修建筑、儿童用品、汽车、医疗器械和服饰鞋帽、日化用品等方面。当前,不合格产品主要表现出“网络版”与“线下版”产品质量差距大、虚夸功能并制造“黑科技”噱头、大品牌及知名产品质量问题不时出现等特点。报告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注意认清产品标识、合格证明等信息,注意提前了解所选品牌,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随时保留维权依据,发现问题及时举报。

  暑假即将到来。报告建议广大学生及家长注意并提前防范学生暑期参加课外培训和兼职实践活动可能遇到的培训机构及其教师不具备资质、虚假广告宣传、不兑现承诺、“黑中介”、骗取押金、侵犯盗用个人信息、网络兼职诈骗等各类失信风险。

  一、媒体曝光失信案例分析

  (一)失信主体类别分布

  5月份,通过大数据舆情系统对主要媒体曝光的失信案例进行监测,共归集有关媒体传播量较高的失信案例334件,共涉及383个失信主体。其中,失信主体为企业的有301家,占比78.59%;失信主体为自然人的有66人,占比17.23%;失信主体为事业单位的有8家,占比2.09%;失信主体为社会组织的有6家,占比1.57%;失信主体为政府的有2个,占比0.52%(见图1)。

  

  

  (二)失信行为类型分布

  从失信行为类型看,5月份失信案例主要涉及套路贷(10.78%)、不合格产品(9.28%)、电信网络诈骗(8.68%)、侵犯知识产权(6.89%)、虚假广告/虚假营销(6.89%)、食品安全(5.99%)、法院判决不执行(4.19%)、传销(3.59%)、非法集资/集资诈骗(3.59%)、数据造假(2.99%)等行为,上述十类失信行为的案例数量合计占总数的62.87%(见图2)。

  

  

  (三)失信主体地域分布

  从收录案例所涉事件主体的地域来看,5月失信案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以上五个地区合计占比达到52.45%(见图3)。

  

  

  二、重点失信风险提示——套路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套路贷”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或暴力等方式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文章关键字: 套路 贷款 平台 产品 公司